问题一:“给定资料1”中说:“不能因为是产业园区就只关注企业的发展,还要关注生活方面的全方位服务,我们的发展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”请根据“给定资料1”,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。(20分)
要求:(1)紧扣资料,层次分明,内容全面,表述准确;(2)不超过400字。
这句话强调了工业园区治理要关注生活方面的全方位服务。理由是:1.关乎发展的目的,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2.满足了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的需求,他们追求生活品质,若公共服务投入不高,他们虽归属城市但缺少归属感。3.符合企业的需求,社区化的生产生活环境,能成为企业招聘、留人的一大亮点,让职工们都安心发展。
这句话也是南山社区探索工业社区的治理模式的经验总结。要借鉴经验,将居民社区治理理念嵌入产业园区,延伸政务服务内容和触角,为企业和员工提供社区化服务,打造城市发展新形态。一是构建治理新机制,党建统领,细化网格,推动志愿者参与社区共建共治。二是配角变主角,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,做好园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接,搭建信息共享平台,以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。三是打造社区化的生产生活环境,提供丰富生活、社交、技能培训等服务,满足职工发展生活的需求。
问题二:请根据“给定资料2”,概括数字经济在促进E县农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。(20分)
要求:(1)内容全面、表达准确、条理清晰;(2)不超过300字。
1.“玫瑰卡”绑定花农与玫瑰信息,实现对鲜花基地科学农事管理,提高收花价格,提升采收结算效率。2.对示范企业数字化改造,提升良品率、协同加工效率,节约产线人工成本,并示范带动其他企业升级。3.建成玫瑰产业大数据平台,推动政府管理服务定量化,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数字化,提升玫瑰品牌管理能力,促进监管方式创新,保障消费安全。4.发展电商,直播带货,带动销售额,让相关产品销往全国。5.推动“防伪溯源”技术全覆盖,构建玫瑰质量全过程监管体系,让消费者信赖玫瑰产品。6.依托大数据大力发展玫瑰产业,让各种玫瑰产品走向全国。
问题三:请根据“给定资料3”,就地方戏剧团如何破解演出市场萎缩难题,传承发展好地方戏剧,谈谈你的思路。(20分)
要求:(1)紧扣资料,内容全面,条理清晰;(2)不超过300字。
1.要担起传承戏曲文化、服务群众的文化需求的使命,致力把最好的剧目、最精彩的演出送到乡间。2.要长期坚持送戏下乡,通过演出认真,不惜力气,努力与广大戏迷结下深厚情谊。3.要坚持打造好剧目。一是创新传统剧目,融入时尚元素,符合年轻观众口味;二是要贴近百姓生活,讲述生活道理,体现教育意义,能打动人心,助力精神文明建设。4.要注重培养年轻人才,让传统更有发展活力,让新人与年轻观众相互吸引。5.要注重戏曲传播的多元化,顺应时代的数字化潮流,开通网络直播,定期发布短视频、推出直播访谈节目等。
问题四:深入思考“给定资料4”中画线的句子,根据自己的感悟,结合给定资料,以“善治·大美·乐居”为话题,自选角度,自拟题目,联系实际,写一篇议论文。(40分)
要求:(1)观点明确,见解深刻,内容充实,论证充分,思路清晰,语言流畅;(2)参考给定资料,不拘泥于给定资料;(3)不少于1000字。
努力建设“善治”“大美”“乐居”之城 城市,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,是经济、政治、文化活动的中心。步入新时代,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,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。迈向新征程,如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,需要我们深入思考,不断探索。
城市的美应是大美,不仅在于颜值,更在于灵魂。城市之美,能让市民产生归属感和自豪感,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软实力。然而,一些城市因为片面追求发展,重经济价值、轻精神价值,忽视人居环境,不注重保护历史建筑,以至于建成大同小异的“钢筋水泥森林”,千城一面的城市格局让城市的美学气质荡然无存。一座城市不仅要有靓丽的“颜值”,更要有内在的“灵魂”。城市建设,既要殷实富裕的物质生活,也要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,既要现代化的高楼大厦,也要有烟火气的小街巷,让深沉久远的乡愁记忆和勃勃生机的未来相互映照,形成一幅绿色、富足、文明的城市大美盛景,让生活其中的居民引以为豪。
城市的核心是人。乐居应是城市建设的最终目的。“城,所以盛民也。”城市发展不仅要“见物”,更要“见人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,使城市更健康、更安全、更宜居,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。”曾经不少城市过度关注高涨的经济数字,尤其产业园区重招商引资,公共服务却投入不高,这对于追求生活品质的新一代进城务工人员难以形成归属感。如今,随着对工业社区治理探索,生活方面的全方位服务正在不断升级,绿色、智慧乐居的工业社区逐步成长为城市新形态。我们要继续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,让城市更加乐居、宜居,让城市发展为人民的理念不断深化践行。
让人民乐居大美之城,关键在于实现善治。大美、乐居的城市不会凭空产生,对城市治理者而言,首要是结合城市特点实际,做到因地制宜,尊重群众意见,摒弃一切形式主义做法,才能打造出最能体现本地特色和文化气质,能让居民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城市。其次,要是注重“人民城市人民建”,动员广大群众、志愿者参与治理,共建共享,让社区服务更加及时高效。最后,要注重“数字城市”建设。要运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创新,让城市变得更聪明、更智慧。
城市的大美是理想形态,人民乐居是建设的出发点,善治则是实现路径。让我们努力建设“善治”“大美”“乐居”之城,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,必然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现代化之路!
|